大家好,菟裘归计,关于菟裘归计的简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菟裘:地名,山东泰安东南。比喻准备告老还乡或退隐。
2、菟裘归计——典出《左传·隐公十一年》:羽父请杀桓公,将以求大宰。公日:“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使营菟裘,吾将老焉。”
3、春秋时期,鲁国国君鲁隐公是其父鲁惠公的继室所生,照规矩是不能继承君位。可是,鲁惠公死的时候,有资格继承君位的桓公(名允,鲁隐公之弟)年龄尚小,因此,只得立隐公为太子即位,让他当了国君。
4、鲁隐公十一年(公元前712年),是鲁隐公执政的第11个年头,也是他执政的最后一年。这一年的某一天,鲁国大夫羽父要求隐公杀掉桓公,以使自己得到太宰的官职。隐公说:“因为他年少的缘故,所以我才代为摄政,我就要把君位交付给他了。我准备让人在菟裘这个地方营造房屋,晚年就在那里养老了。”
5、听了隐公的话,羽父感到很害怕,反过来又在桓公面前诬陷隐公,请求桓公杀掉隐公。这一年的十一月十五日,羽父派人刺杀了隐公。隐公的退身之计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就成为泡影了。
6、“菟裘归计”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菟裘:鲁国邑名(在今山东泰安县东南)。人们用“菟裘归计”比喻准备告老还乡,或退身、退隐等。
本文关于菟裘归计的简介就讲解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