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马放牛故事来源是什么】“归马放牛”是一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战争结束、天下太平,人们回归农耕生活。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
一、故事来源概述
“归马放牛”最早见于《尚书·武成》篇,是周武王在灭商之后,为了安抚百姓、恢复生产而采取的一种政策。他下令将战马放归山林,将耕牛归还农民,表示不再用兵,专心发展农业。这一举措象征着和平的到来和国家的安定。
后来,“归马放牛”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用来比喻战争结束、社会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的状态。
二、总结与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归马放牛 |
出处 | 《尚书·武成》 |
原意 | 战争结束后,将战马放归山林,将耕牛归还农民,表示不再用兵,专心农耕 |
引申义 | 战争结束,社会安定,人民回归正常生活 |
使用场景 | 描述和平时期、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情景 |
历史背景 | 周武王灭商后,为恢复生产,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
文化意义 | 象征和平、稳定与民生恢复 |
三、小结
“归马放牛”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它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农业社会的重视。在今天,这个成语依然被广泛使用,表达对社会稳定、人民安居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