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利忘义是什么意思】“见利忘义”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利益时,忘记了道义和原则,为了个人私利而不择手段,甚至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通常用于批评那些缺乏诚信、道德低下的人。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见利 | 看到利益、好处 |
忘义 | 忘记了道义、道德原则 |
见利忘义 | 指人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不顾道德和正义,做出违背良心的行为 |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汉书·董仲舒传》:“夫不仁而有勇者,谓之暴;不义而有得者,谓之贪;见利忘义者,谓之奸。”
- 用法:多用于批评或指责他人在利益面前丧失良知,行为不端。
- 近义词:唯利是图、利欲熏心、见钱眼开
- 反义词:重义轻利、舍生取义、见义勇为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描述 |
商业场合 | 某公司为了盈利,偷偷使用劣质材料,损害消费者权益 |
家庭关系 | 儿子为了继承家产,对父亲不闻不问,甚至背后使坏 |
政治领域 | 某官员收受贿赂,滥用职权,损害公共利益 |
四、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见利忘义”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义”与“利”的重视。古人强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认为利益的获取应当建立在道德和正义的基础之上。若只顾眼前利益而抛弃道义,则被视为道德败坏的表现。
五、总结
“见利忘义”是一种负面的道德评价,强调人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应坚守原则与底线,不能因一时之利而失去人格和尊严。这一成语提醒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注重品德修养,做到“义利兼顾”。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见利忘义 |
含义 | 在利益面前忘记道义 |
出处 | 《汉书·董仲舒传》 |
用法 | 批评人缺乏道德感 |
近义词 | 唯利是图、利欲熏心 |
反义词 | 舍生取义、见义勇为 |
文化意义 | 强调义高于利,道德优先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见利忘义”不仅是语言上的表达,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在现代社会,保持诚信与正直,依然是值得推崇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