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步芳草出处于哪里】“十步芳草”这一成语,常被用来形容人才众多、贤才辈出的景象。然而,很多人并不清楚它的出处和具体含义。本文将对“十步芳草”的来源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
“十步芳草”最早出自《汉书·东方朔传》,原文为:“臣闻天下有三宝:一是国家之宝,二是贤人之宝,三是土地之宝。……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十步的距离内,一定会有芳香的花草;在十个住户的村落中,也一定会有忠诚的士人。后人将其引申为“十步之内,必有贤人”,用以赞美人才济济、贤才辈出的环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十步芳草”逐渐成为一种文学表达,用于形容一个地方或群体中人才众多、群英荟萃的景象。在现代语境中,它也可以用来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身边的优秀人物。
二、信息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十步芳草 |
出处 | 《汉书·东方朔传》 |
原文引用 | “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
含义 | 在十步范围内,必定有芳香的花草;比喻人才众多、贤才辈出的地方。 |
引申意义 | 赞美一个地方或群体中人才济济、贤才辈出的景象。 |
现代应用 | 用于形容人才聚集、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也可用于鼓励发现身边的人才。 |
使用场景 | 文学作品、演讲、文章中,表达对人才的赞美或对环境的肯定。 |
三、结语
“十步芳草”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体现了古人对人才和自然的深刻观察与赞美。了解其出处和含义,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更好地运用这一经典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