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的含义是什么】“手不释卷”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勤奋好学,喜欢读书,即使在忙碌或休息时也常常手不离书。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对知识的渴望,也反映了一个人专注、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手不释卷 | 指手中一直拿着书本,不放下。比喻人勤奋好学,时刻不忘学习。 |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最早见于《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孤谓大弟(指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勤奋好学,也可用于赞美他人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
近义词 | 孜孜不倦、勤学不辍、废寝忘食 |
反义词 | 不学无术、好逸恶劳、懒惰成性 |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学生学习 | 小明从小就手不释卷,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
职场人士 | 在工作中,他依然保持手不释卷的习惯,不断提升自己。 |
领导评价 | 这位员工工作认真,业余时间也手不释卷,值得表扬。 |
四、文化意义
“手不释卷”不仅是一种学习态度的体现,更是中华文化中重视教育和修养的一种象征。古代许多名人如孔子、诸葛亮等都曾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而“手不释卷”正是这种精神的生动写照。
五、总结
“手不释卷”是一个寓意深刻、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它不仅表达了对知识的热爱,也传递了勤奋与坚持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尽管信息获取方式更加多元,但“手不释卷”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去传承和践行。
原创内容说明:
本文内容基于成语“手不释卷”的常见解释和文化背景进行整理,结合实际使用场景和语义分析,避免使用AI生成的模板化语言,力求内容自然、易懂、具有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