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的身世简介】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翻译家、旅行家,法号“三藏法师”,是中国佛教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以西行取经的事迹闻名于世,其经历被后人整理成《大唐西域记》,并成为文学名著《西游记》的重要原型。
玄奘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慧,早年便展现出对佛学的浓厚兴趣。他的生平经历丰富,不仅在佛学上有极深造诣,还在语言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有卓越贡献。以下是对玄奘身世的简要总结:
玄奘身世简介()
玄奘,本名陈祎,出生于隋朝末年(602年),河南偃师人。其父陈惠为当地名士,家境富裕,重视教育。玄奘自幼聪颖,七岁便能诵读经典,十岁出家,师从智克法师学习佛法。后来,他游历各地,遍访名师,逐渐成长为一位博学多才的僧人。
为了寻求更准确的佛经译本,玄奘决定前往印度取经。公元629年,他独自踏上西行之路,历经艰险,穿越丝绸之路,最终抵达印度,拜入那烂陀寺,师从戒贤大师,研习佛法多年。公元645年,玄奘返回长安,带回大量佛经,并主持翻译工作,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玄奘身世简介(表格形式)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陈祎(法号:玄奘) |
出生年份 | 公元602年 |
出生地 | 河南偃师(今河南省偃师市) |
家庭背景 | 父亲陈惠为当地名士,家境富裕,重视教育 |
出家时间 | 十岁出家,师从智克法师 |
西行时间 | 公元629年出发,历时17年,于645年返回长安 |
西行目的 | 寻求真经,解决佛教经典分歧 |
主要成就 | 取得大量佛经,主持翻译,推动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
代表著作 | 《大唐西域记》、《大般若经》等佛经翻译 |
逝世时间 | 公元664年 |
著名弟子 | 高宗李治、窥基、圆测等 |
历史评价 | 中国佛教史上重要人物,被誉为“东方玄奘”、“佛学大师” |
玄奘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精神与智慧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人追求真理与信仰。他的西行之旅不仅是宗教的探索,更是文化与文明交流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