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滥词语解释(泛滥词)

大家好,小体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泛滥词语解释,泛滥词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题文

材料一:近年来,字母词呈迅速扩张之势。以《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字母词为例,第四版收录字母词39个,第六版猛增到239个。特别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的不该使用英语的地方,字母词也屡见不鲜。我们中国人生产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产品,开始流行“洋名”或汉英混合的名称。只见高耸在大都市的一些公共建筑、楼盘上的英文标识,而不见汉语踪迹,让人恍若到了英语国家。字母词在汉语通用领域扩张,向社会发出了汉语英语可以混杂的错误信号。英语入侵汉语,危及汉字汉语的安全。近二三十年来,英语正在改变中国年轻人的语言习惯、思维习惯,改变他们对汉字汉语的感情。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基石,如果任由字母词扩张、泛滥,将危害汉语的纯洁性,冲击中国文化的基础。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字母词也出现全球化的趋势。我们不能把字母词拦在中华文化的大门之外,可是也不能任由字母词泛滥成灾。因此,应该对字母词的使用加以规范和限制。能不能仿效机动车的出行规定,让字母词的“出行”更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可分为三个领域。专业领域,也就是专业人员和部分人群才经常使用的专业用语用词,比如X光、B超、A股、B股等。在专业领域内,有些字母词用汉语代替很不方便。专业字母词只在专业范围内交流使用,不需要大众都看得懂,又因为它不进入通用领域,对汉字汉语的影响甚微。因此,专业领域类似“快车道”。公民个人生活领域,类似“慢车道”。面向公众的通用领域,就像“人行道”。《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文规定,国家机关、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等五个方面,必须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字母词来自外语,外语显然不符合我国通用语言的规范和标准。现在,有些人主张取消通用领域对字母词的限制,理由有两条:一是“吸收外来语丰富汉语”,二是字母词比汉语简单好用。其实,没有人反对吸收外来语,只是要求翻译成汉语再吸收。我们完全可以找到对应的中文简称代替字母词,同样简单好用。现在通用领域正在使用的字母词,有一些的确没有相应的汉语简称代替。这就需要政府语言文字主管部门组织权威的翻译委员会定期翻译公布,比如:“CPI”用“消指”代替,“PM2.5”用“微尘2.5”代替,等等。面向公众的通用领域,是给最广大的人民看的,可是,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不懂英语,更不明白这些字母词的含义。在通用领域限制字母词,不仅是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尊重,也是对不懂外语者的理解和尊重。(摘编自傅振国《警惕字母词侵蚀汉语》)材料二:从秦代“书同文”算起,汉语已然走过了近两千年的历程。当今,出现了新的一景:使用字母词形成热浪,令人注目。汉语中出现外来词,自古有之。一种语言,只要跟其他语言密切接触,就难免出现外来词。汉语的突出特点是使用方块汉字。不管是繁体还是简体,都能帮助我们把同音的词语所表示的意思分辨清楚。比如:飞屑吸入人体致癌①,这种石头也能治癌②。这里出现了“治癌”和“致癌”,二者的前一个字都读zhi。正是因为字的形体有所不同,才保证了不会引起误解。这是使用拼音文字的书面语做不到的。面对风起云涌的字母词,一方面,要看到字母词的语用价值。字母词对使用者而言,具有美感引力。其一,视觉引力,从字形上凸显某种事物,显得醒目突出,如“巴萨vs皇马”。其二,新知引力,通过字形求解字义,增长知识,如GDP,指国内生产总值。其三,心态引力,由于新颖而带国际味,因此可以引发人们心理上的高雅感和奇异感。某种营养品盒子面上,印着小一号字体的TRT(蛋白质粉)。TRT是什么,没几个人知道,可看起来觉得“有档次”。诚然,字母词不属于汉语汉字,不能进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但是,可以把它看成是一支外来的特种生力军,让它配合汉语汉字,发挥其特定的作用,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那么,字母词的普遍使用,会不会引起汉语汉字的混乱?这不必担忧。阿拉伯数字也是外来的,但是,它们在汉语中的使用并没有伤及汉字文化,因为汉语有汉语的应用规律。比如八十八岁叫作米寿,这是因为“米”拆开是八十八;九十九岁叫作白寿,这是因为“百”减去“一”是“白”。这种文化底蕴深厚的用法,阿拉伯数字能够干扰吗?另一方面,要看到字母词的局限性。字母词的使用,缺乏实实在在的群众基础。比如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除了内行者,能看懂的少之又少。语言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已郑重指出:“辞达而已矣。”广大群众看不懂的东西,其生命力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明确字母词这一弱点,运用时要想办法弥补。个人以为,可以编写一部《英文字母词词典》,同时有必要立项研究如何做好字母词汉化的工作。【注】①飞屑吸入人体致癌:出自魏润身《挠攘》。②这种石头也能治癌:出自柳建伟《突出重围》。(摘编自邢福义《辞达而已矣》)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汉语通用领域,字母词的不断扩张,错误引导人们将汉语英语混用。B.英语改变着中国年轻人对汉字汉语的感情,这会冲击中国文化的基础。C.汉语与其他语言密切接触后,不免出现外来词,这在历史上有迹可循。D.由于汉语使用方块汉字,所以我们能根据字形将同音的词语分辨清楚。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提出了要对字母词的使用加以规范和限制的观点,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B.材料一认为无相应汉语简称代替的字母词可由权威部门定期翻译公布,比如“很SA”用“很飒”代替。C.材料二介绍字母词对使用者的三种美感引力,视觉引力、新知引力、心态引力,并对其举例分析。D.材料二认为编写一部《英文字母词词典》,并且对字母词进行汉化处理是可以弥补字母词弱点的。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我们应该批评某些企业,他们将国货品牌的名字冠以各种外文字母符号,以此提高企业品牌的“高级感”。B.有些字母词使用很方便,应该向大众推广。比如DNA,要是翻译出来既难记又难写,还不如DNA来得简明清楚。C.某科研数据显示,2016年-2020年每年一周合计35天的《人民日报》样本语料中出现字母词490个,共1597次。D.阿拉伯数字在汉语部分词汇中是替用不了的,比如“推三阻四”“不管三七二十一(搬开再说)”。4.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概括字母词的特点。(4分)5.有人认为,在对待使用字母词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有所不同。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解答

1.B(见材料一第二段,“冲击中国文化的基础”的前提是“任由字母词扩张、滥用”。)2.B(举例不当,SA不是字母词,是“飒”的汉语拼音字母。)3.A(B项“向大众推广”不对,材料一认为在面对类似“人行道”的公众通用领域,字母词像机动车一样应禁止使用;C项材料一明确指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文规定,国家机关、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等五个方面,必须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D项认为阿拉伯数字在某些词汇中无法替代,这论证了汉语汉字有自己的应用规律,不属于字母词的使用范畴。)4.①字母词由英文字母或由英文字母、数字、汉字等混合构成;②字母词来自外语;③字母词具有语用价值(具有三种美感引力);④字母词有局限性(缺乏群众基础)。(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5.示例一:同意。 ①材料一认为在面对公众的通用领域使用字母词必须有所限制,如果任由字母词扩张,滥用,会冲击中国文化。(3分)②材料二认为字母词的使用不会引起汉字汉语的混乱,不必担忧。(3分)示例二:不同意。 ①两则材料都辩证地看待了使用字母词的问题(2分)。②材料一认为在个人生活领域和专业领域可以使用字母词;材料二认为字母词配合汉语使用,有积极意义。(4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