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膜原理动画图(反渗透膜原理)

  • 发布时间:2024-05-04 09:54:03 来源:
标签:
导读 大家好,小体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反渗透膜原理动画图,反渗透膜原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反渗透,英文为Reve...

大家好,小体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反渗透膜原理动画图,反渗透膜原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反渗透,英文为Reverse Osmosis,描述的是自然界中水渗透的一种逆向过程。早在1950年,美国科学家S.Sourirajan博士就意外发现,海鸥在海上飞行时,会从海里啜饮一大口海水,几秒钟后又吐出一小口海水。由此,他提出质疑:陆地上用肺呼吸的动物永远喝不到高盐度的海水,那么海鸥为什么能喝海水?科学家将海鸥带回实验室,解剖后发现海鸥的作物位置有一层薄膜,结构非常精密。海鸥用这种薄膜将海水过滤成可饮用的淡水,含有杂质和高浓度盐分的海水从嘴里吐出。这是反渗透(R.O .)的基本理论框架。

对渗透物质有选择性的膜称为半透膜,只能渗透溶剂而不能渗透溶质的膜通常称为理想半透膜。当等体积的稀溶液(如淡水)和浓溶液(如盐水)分别放在半透膜两侧时,稀溶液中的溶剂会自然穿过半透膜,自发地流向浓溶液一侧,这就是所谓的渗透作用。当渗透达到平衡时,浓溶液一侧的液面会比稀溶液高出一定高度,即形成压力差,这就是渗透压。渗透压取决于溶液的固有性质,即与浓溶液的种类、浓度和温度有关,与半透膜的性质无关。如果在浓溶液的一侧施加大于渗透压的压力,溶剂的流向将与原来的渗透方向相反,开始从浓溶液流向稀溶液侧。这个过程叫做反渗透。反渗透是渗透作用的反向迁移运动,是一种利用压力驱动的半透膜选择性截留的方式将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分离的分离方法。它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液体的净化和浓缩,其中最常见的应用实例是在水处理过程中。反渗透膜的孔径很小,因此能有效去除溶解盐类、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比反渗透膜的孔径大。利用反渗透原理的净水系统具有水质好、能耗低、无污染、工艺简单、操作简单等优点。反渗透膜可以截留直径大于0.0001微米的物质,是最精细的膜分离产品。可以有效拦截所有溶解盐类和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同时允许水分子通过,获得高品质的纯净水。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中的无机盐、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杂质应被阻隔,防止透过反渗透膜,以严格区分可渗透的纯水和不可渗透的浓水。反渗透膜的孔径应达到以下值。

(2)图28中,自然状态下容器两侧液体的流动方向为(选择“从纯水到盐水”或“从盐水到纯水”)。

(3)在图28 (b)中,两侧的液体保持静止,以实现透液平衡。如果左右血管的横截面积是100厘米,图28A中实现反渗透的液面(可选“纯水”或“盐水”)最小垂直向下压力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g=10N\/kg,=1.0310千克\/米)

(4)RO反渗透是目前最先进的净水技术。请至少给出一个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12.(15丰毅)半导体材料有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两种,除了各种电子元器件外,还可用作制冷材料。如图19所示,半导体制冷机组的原理图显示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的上端用铜片A连接,下端e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9所示,如果要降低冰箱箱体内的温度,将铜片A放入冰箱内,将铜片B放入冰箱内(前两个空间选择“箱内”和“箱外”)。这就是半导体冰箱的工作原理。如果把图中的电源换成交流电源,此时冰箱还能正常制冷吗?答:是的。

(2)如果图19中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的位置互换,铜片A上表面的空气温度将保持恒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11年,荷兰科学家Heike kamer ling-Agnes使用液氦冷却水银。当温度降至4.2K (-268.95)时,水银的电阻完全消失。当温度足够低时,某些材料的电阻变为零,这种现象称为超导。1933年,荷兰的迈斯纳和奥尔森菲尔德共同发现了超导体的另一个极其重要的性质——完全抗磁性,也称为迈斯纳效应。完全抗磁性是指磁场中的金属处于超导状态时,体内磁感应强度为零的现象。梅斯纳效应使人们能够利用这一原理制造超导火车和超导轮船。由于这些车辆将在浮动无摩擦状态下运行,其速度和安静性将大大提高,机械磨损将有效减少。此外,超导悬浮可以制成无磨损轴承,轴承转速可以提高到每分钟10万转以上。

超导现象发生的温度称为临界温度。2014年12月,中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型铁基超导材料——锂铁氢氧化物铁硒化合物,其超导转变温度高达40K (-233.15摄氏度)。这是国际上首次利用水热法发现新型铁硒高温超导材料,是铁基超导研究的重大进展,为相关体系新型超导体的探索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同时为探索铁基高温超导的内部物理机制提供了理想的材料体系。

(1)当温度足够低时,某些材料的_ _ _ _ _ _ _ _变为零,这种现象称为超导性。

(2)荷兰的迈斯纳和奥尔森菲尔德共同发现了超导体的另一个极其重要的性质_ _ _ _ _ _,也称为迈斯纳效应。

(3)利用超导材料输电,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能转化为_ _ _ _ _ _ _ _ _时的能量损失。

(4)如果白炽灯的灯丝、电动车中电机的线圈、电饭锅和电熨斗内部的电热丝都是用超导材料制成的,当电器通电时,假设这些导体的电阻变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炽灯还能发光,更省电。b、电动车还能跑,效率更高。

c、电饭煲还能做饭且效率更高D、电熨斗还能烫衣服,更省电。

14.(16东一)阅读以下材料,回答37个问题。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阿尼斯(1853~1926)发现,水银的电阻率(一种材料单位长度和单位截面积的电阻)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逐渐降低,而是当温度降到4.15K左右时,水银的电阻突然降到零。当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的温度下降到接近绝对零度的某一温度时,其电阻率突然下降到不可测量的现象称为超导性,能够传导超导性的物质称为超导体。

超导体从正常状态转变为超导状态的温度称为这种物质的转变温度(或临界温度)t。人们发现,大多数金属元素和数千种合金及化合物在不同条件下都表现出超导性。比如钨的转变温度是0.012K,锌是0.75K,铝是1.196K,铅是7.193K,20世纪80年代初,Miller和Bednorz开始注意到一些氧化物陶瓷材料可能具有超导性,他们小组在一些mat上进行了实验

(1)通过本文的描述,“电阻率”是描述材料的物理量(可选“电导率”或“热导率”)。

(2)超导体从正常状态变为超导状态的温度称为这种物质,通常用符号T表示.

(3)2009年10月10日美国科学家合成的材料(Tl4Ba)在温度低于的情况下电阻率几乎为零。

(4)本文提到的度日“K”是一个热力学温度。如果“温度变化1和“温度变化1K”的物理意义完全一样,根据文中的描述,你认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K。

15.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