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体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原文拼音,舜发于畎亩之中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题文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资治通鉴〃唐纪》【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___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③创业与守成孰难___④征与吾共安天下___(2)甲文用什么样的方法论证了自己观点?试对此作简要说明。(3)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二、解答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举:被选拔。②句意: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衡:同“横”,梗塞,不顺。③句意:创业与保持成就哪个难?孰:哪一个。④句意:魏征协助我一起安定天下。安:安定、管理。(2)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辨析能力。【甲】第一段“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运用举例论证,列举了舜、傅说等人的事例,从正面论证了“生于忧患”的观点;第二段“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运用道理论证,从反面论证了“死于安乐”的观点。(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甲】从“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可以知道:孟子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乙】“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说明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答案:(1)①被选拔;②同“横”,梗塞,不顺;③哪一个;④安定、管理;(2)示例一:第一段运用举例论证,列举了舜、傅说等人的事例,论证了“生于忧患”的观点;第二段运用道理论证,论证了“死于安乐”的观点。示例二:第一段先从个人角度正面分析“生于忧患”,谈忧患对“生”的重要性。第二段从个人到国家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3)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
三、分析
【参考译文】【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乙】唐太宗问身边的大臣:“创业与保持成就哪个难?”房玄龄回答说:“国家开始创立时,我们与各地豪强竞相起兵较量使他们称臣,创业难啊!”魏征说:“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在艰难的时候取得天下,而在安逸的时候失掉天下的,保持成就难啊!”太宗说:“玄龄协助我一起取得了天下,历经百战,九死一生,所以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征协助我一起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在富贵的时候滋生骄奢,在疏忽的时候发生祸乱,所以懂得保持成就的艰难。但是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保持成就的艰难,正应该和大家谨慎对待。”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