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网贷机构清退力度不断加大,曾经野蛮生长、高速发展的“P2P时代”一去不返。自《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发后,网贷行业便已迎来最后的清退潮,在监管的重压之下,全国各地都在清退网贷业务,目前全国实际运营网贷机构已经由高峰时期约5000家压降到目前的3家。随着诸多平台的退出,网贷存量的出清成为了关键问题,各平台出借人维权的声音也不绝于耳,出借人应当如何维护自身权益成为了当下行业最关注的问题。
近日,凤凰金融旗下网贷平台凤凰智信连续发出两封声明,受到了业内的关注。为响应监管要求,凤凰智信自9月陆续停止了新标的撮合交易业务,随后网络出现了一些针对凤凰金融、凤凰智信的争议。对此,凤凰金融旗下网贷平台凤凰智信继9月30日首次公开声明后,近日再度发声,表明网络上出现的大量谣言信息已对贷后催收管理工作造成恶劣影响,目前平台平稳运营,正在制定多样性的退出方式(包括大病提前退出方案),并逐步增加出借人与平台之间沟通渠。
从凤凰金融旗下网贷平台凤凰智信二次公告中“大量谣言信息已对贷后催收管理工作造成恶劣影响”中可以看出,现阶段的网贷平台清退工作面临了多方压力。
打击逃废债,合理维权保障自身权益
自新冠的爆发以来,部分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还款能力下降,延期还款或利息减免成为现实需求。为此,相关部门相继出台多项措施,为个人与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然而一些老赖却借为托词,拖延还款、逃避催收,使逃废债这一信用顽疾再次复发。不少老赖会通过微博、贴吧等公众平台,大肆传播虚假的投诉材料等网络谣言,以混淆视听,给金融机构平台施加压力,为自身逃废债行为创造空间。网络谣言与过度维权对于平台的影响非常大,同时也对维护出借人自身权益产生了巨大的威胁。网络谣言与过度维权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影响平台正常催收节奏,最后反而便宜了恶意逃废债者。因此,打击逃废债需要社会、平台、出借人的通力配合。
逃废债这一行为从实操本质来讲,属于一种民事违约。并不是说所有的欠债不还都是逃废债行为,逃废债强调的是债务人从主观意愿上的故意行为,也就是说,有还款能力但是拒不还款的行为才能算是逃废债。出借人对平台发起过度维权,强制要求平台兜底,把出借的债权强制转移到平台上,弱化了借款人的还款义务,会直接影响平台的正常经营和催收节奏,促使部分不良借款人产生故意逾期的心理动机,加剧逃废债情况的发生。
拥抱金融风险,及早落袋为安
“投资有风险”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市场上不存在没有风险的投资,所以投资者应该树立正确的投资观,直面风险才能规避风险。实际上,无论是凤凰金融还是凤凰智信,在用户投资、出借时都有完备的风险提示和预警,平台全面履行了风险告知义务,出借人应承担自身投资带来的风险。网贷投资本身就存在信用风险,出借人应当对于投资的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平衡收益和风险之后做出最终的决策并承担相应的结果。而不是在默认风险提示的情况下,把责任归属到平台身上,强行要求平台刚兑。
当前,网贷行业大清退进入最后的“倒计时”阶段,整个网贷行业都在等待完全清零,在平台出清的过程中出借人必须接受现实,从收益最大化到损失最小化。对于现存出借人来说,及早认清形势,把损失降到可控范围内,及早落袋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