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汤蹈火什么意思】“赴汤蹈火”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了某种目的或信念,不惜冒着极大的危险去行动。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面对极端困难时的勇敢和决心。
一、成语解析
出处: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人君之欲,犹水也,能载舟亦能覆舟。故君子居上,不可不察;小人处下,不可不慎。赴汤蹈火,其心如铁。”
字面意思:
- 赴:前往、奔赴
- 汤:滚烫的热水
- 蹈:踩、踏
- 火:火焰
整体意思是:即使要跳进滚烫的热水或火中,也毫不犹豫地去执行。
引申义:
比喻为了正义、理想、责任等,甘愿冒生命危险,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牺牲精神。
二、用法与例句
用法 | 说明 | 例句 |
作谓语、定语 | 常用于描述人的行为或精神 | 他为了救落水儿童,赴汤蹈火,毫不退缩。 |
多用于褒义 | 表达对勇敢行为的赞扬 | 革命先烈们赴汤蹈火,只为民族解放。 |
可用于书面语 | 在文章、演讲中使用较多 | 在国家危难之际,无数英雄赴汤蹈火,挺身而出。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说明 |
近义词 | 义无反顾、奋不顾身、舍生忘死 | 表达相似的勇敢、无畏精神 |
反义词 | 胆小怕事、畏首畏尾、知难而退 | 表示缺乏勇气、不敢行动 |
四、总结
“赴汤蹈火”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成语,强调在面对巨大风险时,依然坚定前行的精神。它不仅是一种行为表现,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它来形容那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于担当的人。
成语 | 含义 | 用法 | 情感色彩 |
赴汤蹈火 | 为正义、理想、责任而不惧危险 | 谓语、定语 | 褒义 |
通过了解“赴汤蹈火”的含义和用法,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表达方式,也能从中汲取到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